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學研究方法
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 
開課學期
105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吳嘉苓 
課號
Soc7016 
課程識別碼
325 M99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318 
備註
本系碩士班一年級必修。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2Soc701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門課為社會所碩士班學生的必修課程,主要目的在於精練碩班學生進行社會學研究的能力。  

課程目標
課程將介紹多種研究方法背後的研究邏輯與原則,促發思考方法、理論與行動之間的關係,並透過閱讀心得與實際操作,磨練獨立執行研究計畫的方式。這門課預設大家已有初步的研究經驗,已有心動(也很想馬上行動)的研究主題,並在此課程中逐漸發展成未來會全力以赴的研究計畫書。

 
課程要求
這門課透過閱讀/討論研究方法做法、觀摩/分析採用特定方法的社會學作品,進行研究方法的實作、發展個人的研究計畫書等方式,以多重管道來學習社會研究法。這學期我們使用的主要閱讀教材,請見下方每週閱讀教材。這堂課非常希望大家透過事先的仔細閱讀,搭配自己的研究主題,來反思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與實作。每週的心得報告(memo),是透過閱讀教材的理解,探索自己的研究主題。請於週二中午十二點以前,將心得報告上傳到ceiba網站上。每週心得寫作的重點,將在前一週說明。透過這些累積,期末將完成一份研究計畫書,並以口頭與書面的方式呈現。

研究的過程有探索發現的樂趣,也會有拿捏不準的焦慮。除了面對自己的研究、力圖超越自己之外,這門課也強調透過開誠布公的群學過程,彼此研討、互助共感,極大化探索知識與社會的喜悅感。課堂上會進行閱讀教材的理解與延伸,各種研究經驗的討論,並對於彼此的研究計畫提出建議,因此上課時的積極參與十分重要。

這門課的評分標準為:根據每週心得報告的課堂參與和討論(50%)、期末研究計劃書與報告(50%)。最終報告請於6月21日星期三中午以前上傳ceiba網站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備註: 星期三:2:00—4:00pm(請事先通知,也可以另約時間)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每週心得報告的課堂參與和討論 
50% 
 
2. 
期末研究計劃書與報告 
5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 課程介紹  介紹本學期課程進行方式。
上課活動:探索自己的研究主題 
第2週
3/01 探究的技藝:形成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  Alford, Robert R. [1998]2011. 《好研究怎麼做》(王志弘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二章「設計研
究計畫」)
Becker, Howard. 2009. 《這才是作研究的王道》(郭姿吟、呂錦媛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一章
「竅門」與第二章「意象」)。
+請以你初步設想的研究主題,設想你該如何發展研究問題與研究設計。 
第4週
3/15 3/15 建構研究對象  Bourdieu, Pierre. 1992. “The Practice of Reflexive Sociology.” Pp. 216-260 in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
Sociology, edited by Pierre Bourdieu and Loic Wacquant. 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
謝國雄,1997,《純勞動:台灣勞動體制緒論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。閱讀
Pp. 302-347。
+ 請以謝國雄的職災研究為例說明,研究者如何建構研究對象?為何需要與常識斷裂?  
第5週
3/22 研究「案例」  Becker, Howard. 2009. 《這才是作研究的王道》(郭姿吟、呂錦媛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三
章)。
Vaughan, Diane. 1992. “Theory elaboration: the heuristics of case analysis.” Pp. 173-202 in What Is a
Case? Exploring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Inquiry, eds. Charles C. Ragin and Howard S. Becker.
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Ragin, Charles C. 1992. “’Casing’ and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quiry.” Pp.217-226 in in What Is a
Case? Exploring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Inquiry, eds. Charles C. Ragin and Howard S. Becker.
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
+請以你自己的研究為例,探討你的研究「案例」為何?建立案例的過程可能是什麼? 
第6週
3/29 多變項典範:類型與機制  Hedstrom, Peter and Petri Ylikoski. 2010. “Causal Mechanisms in the Social Sciences.” Annual Review
of Sociology 36: 49-67.
Lieberson, Stanley. 1996. 《量化的反思:重探社會研究的邏輯》(陳孟君譯)。台北:巨流。(閱讀
第三章)
+客座主講:蘇國賢。 
第7週
4/05 春假--準備研究問題的前言  參考閱讀Williams, Joseph E. and Joseph Bizup. 2014. Style: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(11th edition)
Chicago: University of Chicago.
+請試寫一份研究計畫書的「前言」,兩頁以內,並在寫作上採取Style一書所建議的原則。請於4月7日之前上傳,並在4月12日上課發表。 
第8週
4/12 詮釋典範  Geertz, Clifford. 1973. “Thick Description: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.” pp. 3- 30 in The
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. New York: Basic Books.
Geertz, Clifford,劉東、黃平譯,1999 [1973],〈深層游戰;關於巴里島鬥雞的記述〉,《文化的
解釋》,頁 484-534,南京:譯林。
Abu-Lughod, Lila. 1993. "Writing Against Culture" in Recapturing Anthropology: Working in the Present, edited by Richard G. Fox 137-162. Santa Fe, NM: SAR Press.
+峇里島鬥雞的例子,顯示Geertz對於文化的看法為何?Abu-Lughod又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?我們要如何評價一個詮釋是好的詮釋? 
第9週
4/19 紮根理論與個案延伸法  Burawoy, Michael. 1991. “Extended Case Method.” Pp. 271-290 in Michael Burawoy ed., Ethnography
Unbound: Power and Resistance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. Berkeley, CA: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
藍佩嘉,2015,「質性個案研究法: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
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+請比較紮根理論與延伸個案法的差異 
第10週
4/26 田野工作與訪談  Marcus, George E. (1995). Ethnography in/of the World System: The Emergence of Multi-sited
Ethnography.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, 24:95-117.
吳嘉苓,2015,「訪談法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+請根據你的研究主題,規劃你的訪談對象以及訪談問題清單。 
第12週
5/10 民族制與參與觀察  Mathews, Gordon. 2013. 《世界中心的貧民窟:香港重慶大廈》(Yang Yang譯)。香港:紅出版(青森文化)
+請討論本書採取民族誌參與觀察的優缺點。研究者如何設想自己與研究對象的權力關係與倫理問題。 
第13週
5/17 介入研究與研究倫理  台灣社會學會研究倫理守則
畢恆達,2015,「研究倫理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陳美華,2008,「不可告人的秘密?:一個關於性工作研究中的性、性別與知識生產的反思」,
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71:1-39。
+請針對你已進行的訪談,撰寫田野筆記、逐字稿,並進行編碼。上課時請討論你碰到的困難,以及可能的倫理議題。
 
第14週
5/24 歷史研究法  林國明,2015,「歷史研究法」,《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》(瞿海源、畢恆達等編)。台北:東華。
Morris-Suzuki, Tessa. 1994. “Introduction” &“Society and Technology in Tokugawa Japan,”
in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Japan: From the Seventeenth to the Twenty-first
Century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 (Read pp. 1-54.) (可閱讀圖書館線上中文譯本)
+請從Tessa Morris-Suzuki的研究,討論歷史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、資料搜集方式,以及論證的特性。 
第15週
5/31 資料分析與解讀  Becker, Howard. 2009. 《這才是作研究的王道》(郭姿吟、呂錦媛譯)。台北:群學。(閱讀第四章
「概念」)。
+請自選一篇你研究主題的論文或專書,討論該文連結論證與概念的方式。